汉语词典> 中宪的解释
中宪
词典解释
唐代中丞的别称。
- 别称:
正式名称以外的别名。
- 中丞:
1.汉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,一称御史丞,一称中丞。中丞居殿中,故以为名。东汉以后,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。明清时用作对巡抚的称呼。
2.指宫官,内官。
● 宪(憲)
◎ 法令:宪章。宪令。宪兵。
◎ 指“宪法”:违宪。立宪。制宪。
● 中
◎ 和四方、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:中心。当(
)中。中原。中华。◎ 在一定范围内,里面:暗中。房中。中饱。
◎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:中辍(中途停止进行)。中等。中流砥柱。
◎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:在研究中。
◎ 特指“中国”:中式。中文。
◎ 适于,合于:中看。
● 中
◎ 恰好合上:中选。中奖。中意(会意,满意)。
◎ 受到,遭受:中毒。中计。
◎ 科举考试被录取:中举。中状元。
试试手机扫一扫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阅读(1848次)
与“中宪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中宪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中宪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