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伏祠的解释
伏祠
词典解释
秦时伏日祭祀名。
- 祭祀:
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,表示崇敬并求保佑。
- 伏日:
又称“伏天”。节令名称。始于每年7月中旬,止于8月中旬。伏日期间,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,如长江中下游地区,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,晴朗少雨,月平均气温可达28伏日29°c,最高气温可达38伏日40°c。此时有些地区常发生伏旱。
● 祠
◎ 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、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:祠堂。祠庙。宗祠。
◎ 古代指春祭(品物少,多文词)。
● 伏
◎ 趴,脸向下,体前屈:伏卧。伏案读书。
◎ 低下去:此起彼伏。
◎ 屈服,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:伏法。伏输。伏辩(伏罪的供状,亦作“伏辨”)。
◎ 使屈服:降伏。降龙伏虎。
◎ 隐藏:伏兵。埋伏。
◎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:伏日。伏旱。伏暑。伏天。
◎ 姓。
试试手机扫一扫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阅读(1439次)
与“伏祠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伏祠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伏祠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