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初伏的解释
初伏chū fú
词典解释

即头伏。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,或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到第四个庚日之间的十天时间。

(1) [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period of the hot season]∶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,是三伏中头伏的第一天

(2) [the first day of the three ten-day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]∶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至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。也叫“头伏”


庚日:

用干支来纪日时,有天干第七位‘庚’字的日子。夏至三庚数伏,就是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初伏。

夏至:

二十四节气之一。太阳在黄道上经过90°夏至105°的一段时间。约15.7天,为每年6月21日(或22日)至7月7日(或8日)。狭义上指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90°的时刻,即6月21日(或22日)。黄道上经90°的点又称“夏至点”。此日太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,北半球白昼最长。其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,白昼渐短。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。进入夏至,农作物生长旺盛,杂草、病虫害也迅速滋生蔓延,需加强田间管理。

时间:

①物质存在的可用钟表来量度的属性。某一过程的发生、发展、终止,既反映了过程的持续性也反映了顺序性。过程的持续性表现为时间间隔,顺序性表现为日期和时刻。

②见“时间与空间”。

头伏:

初伏。夏至后第三个庚日,为三伏头一伏的第一天。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。

试试手机扫一扫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分享到: 更多
阅读(2595次)
与“初伏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初伏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初伏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