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东西二府的解释
东西二府dōng xī èr fǔ
词典解释

宋代指中书省与枢密院。


东西:

①东边和西边。

②从东到西(距离):这座城东西三里,南北五里。

中书省:

官署名。始设于魏晋,是奉皇帝意旨掌机要、发政令的中央机构。隋代改为内史省、内书省。至唐代,国家政令由中书省制定,经门下省审复,交尚书省执行。元代废门下、尚书两省,由中书省总领百官,成为国家政务中枢。明初袭元制,1380年中书省被革去。

枢密院:

官署名。五代后梁时设崇政院,后唐改称枢密院,宋代沿置,掌军事机要、边防等,为最高国务机关之一。辽代设北枢密院,相当于兵部;南枢密院,相当于吏部;汉人枢密院,管理汉族地区兵马。元代枢密院掌军机、边防、宫廷禁卫等,战时设行枢密院,掌一方军政。明代废止。

试试手机扫一扫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分享到: 更多
阅读(2548次)
与“东西二府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东西二府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东西二府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