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中路梆子的解释
中路梆子zhōng lù bāng zi
词典解释

晋剧的俗称。又叫山西梆子。由蒲剧派生而成,流行于山西省中部地区。


派生:

江河的源头发展成众多支流。比喻从主要事物的演变、延伸中分化、产生出来:派生词|一件优秀的艺术品在被社会欣赏的过程中能激发出、派生出不少思想。

俗称:

通俗的或非正式的称呼。

晋剧:

山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,由蒲剧派生而成。流行于该省中部地区。也叫山西梆子、中路梆子。

蒲剧:

戏曲剧种。流行于山西南部和陕西、河南等省的部分地区。曾名“蒲州梆子”、“乱弹”,20世纪50年代改今称。起源一说脱胎于锣鼓杂戏,一说源于“弦索调”。与中路梆子(晋剧)、北路梆子、上党梆子合称“山西四大梆子”。又曾与同州梆子合称“山陕梆子”。唱腔有慢板、二性等。剧目有《薛刚反朝》、《麟骨床》等。

山西梆子:

即晋剧。地方戏曲的腔调或剧种名。流行于山西中部地区。

试试手机扫一扫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分享到: 更多
阅读(1932次)
与“中路梆子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中路梆子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中路梆子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