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右府的解释
右府yòu fǔ
词典解释

宋代枢密使和枢密院的别称。


别称:

正式名称以外的别名。

枢密使:

官名。唐代宗始置,以宦官为之。其后宦官以此干预朝政,甚至废立君主,至昭宗时始改任士人。五代﹑后梁改名崇政使,后唐复称枢密使。宋代则以之称枢密院的长官。明以后多用为掌管军事的大臣的代称。

枢密院:

官署名。五代后梁时设崇政院,后唐改称枢密院,宋代沿置,掌军事机要、边防等,为最高国务机关之一。辽代设北枢密院,相当于兵部;南枢密院,相当于吏部;汉人枢密院,管理汉族地区兵马。元代枢密院掌军机、边防、宫廷禁卫等,战时设行枢密院,掌一方军政。明代废止。

fǔ ㄈㄨˇ

◎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:府库。天府。

◎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,泛指一般人的住宅:府邸。府第。王府。府上。

◎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,等级在县和省之间:开封府。府尹。府治。府试。首府。

◎ 国家行政机关:政府。官府。

◎ 古同“腑”,脏腑。

yòu ㄧㄡˋ

◎ 面向南时,西的一边,与“左”相对:右手。右边。

◎ 地理上指西方:山右。江右。

◎ 指政治思想上保守或反动的:右倾。右派。右翼。

◎ 古代称等级高的:右族。右职。无出其右(没有高过它的)。

◎ 崇尚,重视:“窃以右文兴化,乃致治之所先”。

◎ 古同“侑”,劝酒,劝食。

◎ 古同“佑”,帮助,偏袒。

试试手机扫一扫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分享到: 更多
阅读(1460次)
与“右府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右府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右府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