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明太祖的解释
明太祖míng tài zǔ
词典解释

明太祖(1328-1398)即“朱元璋”。明王朝的建立者。字国瑞,濠州钟离(今安徽凤阳东)人。贫农出身。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当和尚。后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,郭死后自为统帅。1356年攻下集庆(今江苏南京)。接受朱升“高筑墙,广积粮,缓称王”的建议。先后击败并消灭陈友谅、张士诚及其余部,又杀害红巾军首领韩林儿。不久出师北伐。1368年在应天(今江苏南京)称帝,建立明朝。同年攻克大都(今北京),推翻元朝,以后逐步统一全国。在位期间普查户口,奖励农桑,减轻赋税,兴修水利,移民屯田,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。又实行一系列加强皇权的措施,分封诸子为各地藩王。采用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。晚年残酷屠杀开国功臣。


以后:

比现在或某一时间晩的时期。

自为:

1.自己做;自己治理。

2.自己做主﹐自作决定。

3.自然而成。

4.看待自己。为﹐认为。

建议:

①向集体、领导等提出自己的主张:我建议休会一天。

②向集体、领导等提出的主张:合理化建议。

统一:

①指国家由一个中央政府统治,没有分裂和割据:天下统一。

②部分联合成整体;归于一致:统一祖国|统一认识。

③一致的;集中的:统一的认识|统一领导。

出身:

1.献身。

2.指科举考试中选者的身分﹑资格,后亦指学历。

3.指为官。

4.个人最早的经历或身分。

5.出而从事某种事情。

6.指改嫁。

7.出生;产地。

8.谓出路,前途。

试试手机扫一扫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分享到: 更多
阅读(1524次)
与“明太祖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明太祖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明太祖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