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均田制的解释
均田制jūn tián zhì
词典解释

中国古代一种分配土地和交纳赋税相结合的制度。北魏于公元485年颁布均田令,规定农民按人口、官吏按等级分配无主荒地,并向国家纳租调。此后在授田对象、授田年限、赋役等方面多有变化,至唐中叶止。


人口:

1.居住在一定地域内或一个集体内的人的总数。

2.人。

3.人的口,指言谈﹑议论。

授田:

古时按户分田的制度。如夏的贡法,殷的助法,周的彻法。田为公有,受田者向国家纳税。年老及身故,还田。唐代亦实行授田法,其制有异前代。

变化:

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:化学变化ㄧ变化多端ㄧ情况发生了变化。

制度:

1.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﹑礼俗等规范。

2.制订法规。

3.规定。

4.指规定品级的服饰。

5.制作。

6.谓制作方法。

7.规模;样式。

无主:

1.指国无君;军无将。

2.指无主祭人。

3.指宗庙无木主。

4.没有主人。

5.谓不由己,无主张。

6.指女尚无夫家。

试试手机扫一扫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分享到: 更多
阅读(1570次)
与“均田制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均田制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均田制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