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铙鼓的解释
铙鼓
词典解释
1.乐器中鼓的一种。唐时大驾出行﹐卤簿鼓吹﹐有前后两部﹐皆有铙鼓十二。又凯旋入京都﹐行献俘仪﹐奏凯乐所有铙吹二部乐中。亦有铙鼓。见《新唐书.仪卫志下》。
2.铙和鼓。泛指打击的响器。
- 献俘:
1.古代一种军礼。凯旋时以所获俘虏献于宗庙,显示战功。
2.泛指献交俘获之人。
- 卤簿:
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。出行之目的不同,仪式亦各别。自汉以后亦用于后妃﹑太子﹑王公大臣。唐制四品以上皆给卤簿。
- 铙吹:
1.即铙歌。军中乐歌。为鼓吹乐的一部。所用乐器有笛﹑觱篥﹑箫﹑笳﹑铙﹑鼓等。
2.指演奏铙歌。
3.指演奏铙歌的军乐队。
- 两部:
1.古代乐队中坐部乐和立部乐的合称。两部俱备的音乐表示隆重盛大。
2.今指不同的两个声部﹐多用于合唱中。
- 响器:
铙﹑钹﹑锣﹑鼓等打击乐器的统称。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阅读(1896次)
与“铙鼓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铙鼓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铙鼓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