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元杂剧的解释
元杂剧yuán zá jù
词典解释

又称元曲。元代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。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。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。剧本一般每本分为四折,每折用若干曲牌组成套曲,亦有另加“楔子”者。

[Yuan-Dynasty zaju plays] 13世纪初叶在中国北方大都(今北京市)、平阳(山西省临汾县)等地兴起的戏曲艺术,在金院本与诸宫调基础上综合其他伎艺而成,盛行于元代,故称。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有关汉卿、王实甫等,优秀作品《窦娥冤》、《西厢记》等与唐诗、宋词相媲美


形式:

见“内容与形式”。

北曲:

①宋元以来北方诸宫调、散曲、戏曲所用的各种曲调的统称,调子豪壮朴实。

②元代流行于北方的戏曲。参看〖杂剧〗。

代用:

用性能相近或相同的物品代替原用的物品。

演唱:

1.讲唱。演释唱诵。

2.谓表演戏曲﹑歌曲。

试试手机扫一扫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分享到: 更多
阅读(1999次)
与“元杂剧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元杂剧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元杂剧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