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三公的解释
三公
词典解释
周代以司马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,或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。西汉时以丞相(大司徒)、太尉(大司马)、御史大夫(大司空)合称三公。东汉时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合称三公,又称三司,总揽军政大权。唐宋沿用此称,已无实权。明清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,作为大臣的最高荣誉头衔。
- 头衔:
指官衔、职衔、学衔等称号: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头衔。
- 大权:
1.重大的权柄﹐支配的力量。
2.泛指掌大权的高级官职。
- 太尉:
官名。秦代始设,为全国军政首脑。汉武帝时改称大司马。历代多沿置,但渐成加官,无实权。后成为对武官的尊称。元代以后废止。
- 大司徒:
官名。周官有大司徒﹐掌国家之土地与人民。汉哀帝时罢丞相之职﹐置大司徒﹐与大司马﹑大司空﹐并称三公。东汉时称司徒。
- 作为:
①行为;所作所为:他的这种作为危害了集体的荣誉。
②建树;成就:在事业上无所作为。
③可以做的事:大有作为。
④当做;做为:作为一名演员|作为会议室。
试试手机扫一扫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阅读(5196次)
与“三公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三公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三公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