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铜片的解释
铜片tóng piàn
词典解释

1.铜镜。

2.铜元。


铜镜:

古代用来照映形象的铜制镜子。一般是圆形,照面的一面磨光发亮,背面常铸花纹。中国最早的铜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,战国时已很盛行。

铜元:

从清代末年到抗日战争前通用的铜质辅币﹐圆形。因与传统的圆形方孔钱不同﹐中间无孔﹐故俗亦称“铜板”。光绪二十六年(公元1900年)在广东开始铸造。正面有“光绪元宝”四字﹐背面有蟠龙纹。每枚重库平二钱﹐当制钱十文﹐每百枚换银元一元。除当十铜元外﹐还有一文﹑二文﹑五文和二十文等面额。流通最广的是当十铜元﹐俗称“单铜板”﹔其次是当二十文的铜元﹐俗称“双铜板”。宣统年间(公元1909年-1911年)﹐铜元正面改铸“大清铜币”四字。在北洋军阀时期﹐铜元的种类很多﹐河南有当五十的铜元﹐四川有当百和当二百的铜元。后因各省滥发结果﹐铜元贬值﹐每枚银元可兑铜元数远远超过百枚﹐其兑换行市在上海称衣牌。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改革﹔翌年发行新的铜辅币﹐有一分﹑半分两种﹐旧铜元多被销熔。

piàn ㄆㄧㄢˋ

◎ 平而薄的物体:卡片。名片。

◎ 切削成薄的形状:片肉片。

◎ 少,零星:片段(整体当中的一段)。片刻。片面。片甲不存。

◎ 指较大地区内划分的较小地区:分片儿开会。

◎ 〔片假名〕日本文所用的楷书字母。

◎ 量词,指面积、范围、景象、心意等或成片的东西:两片药。一片新气象。

piān ㄆㄧㄢˉ

◎ 义同(一),用于“相片儿”、“电影片儿”等。

(銅)tóng ㄊㄨㄥˊ

◎ 一种金属元素,富延展性。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,它的合金是电气、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:紫铜(纯铜。亦称“红铜”)。青铜。黄铜。铜矿。铜器。铜币。铜臭(ch恥 )(指铜钱的臭味,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,如“浑身铜铜”)。铜墙铁壁(喻十分坚固,不可摧毁的事物。亦称“铁壁铜墙”)。

试试手机扫一扫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分享到: 更多
阅读(1307次)
与“铜片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铜片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铜片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