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定武兰亭的解释
定武兰亭
词典解释
《<兰亭序>帖》石刻名。唐太宗喜晋王羲之父子书法,得《兰亭序》真迹,命人临拓,刻于学士院。五代梁时移置汴都,后经战乱而遗失,北宋庆历间发现,置于定州州治。大观中,徽宗命取其石,置于宣和殿。北宋亡,石亦散失不传。定州在宋时属定武军,故称此石刻及其拓本为“定武兰亭”或“定武石刻”。其拓本简称“定本”。一说《<兰亭序>帖》原本为唐人所作,非王羲之书。参阅宋桑世昌《兰亭考》﹑郭沫若等《兰亭论辨》。
- 一说:
进言或劝说一次。
- 父子:
1.父亲和儿子。
2.古时亦称叔侄为父子。
- 州治:
旧时一州最高行政长官的官署。亦指它的所在地。
- 北宋:
朝代,公元960-1127,自太祖(赵匡胤)建隆元年起,到钦宗(赵桓)靖康二年止。建都汴京(今河南开封)。
- 遗失:
1.丢失;丢弃。
2.遗漏。
3.失误;过失。
4.指散失的文章﹑典籍。
5.遗忘;忘记。
6.因失禁而排泄。
试试手机扫一扫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阅读(1438次)
与“定武兰亭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定武兰亭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定武兰亭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