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砑鼓的解释
砑鼓
词典解释
宋时百戏之一。
- 百戏:
古代杂技、乐舞表演的总称。秦汉时已盛行。包括杂技、幻术和歌舞等。南北朝以后也称“散乐”。隋代曾把四方散乐集中到洛阳(今属河南)表演。唐宋两代除宫廷演出外,唐代在长安(今陕西西安)的寺院里设“戏场”,宋代在大城市设瓦舍,作为百戏一类技艺的表演场所。元代以后,“百戏”一词已少用。
● 鼓
◎ 打击乐器,圆柱形,中空,两头蒙皮:鼓乐(
)。鼓角( )。大鼓。◎ 形状、声音、作用像鼓的:耳鼓。石鼓。
◎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:鼓吹。鼓噪。
◎ 发动,使振作起来:鼓励。鼓动。鼓舞。一鼓作气。
◎ 高起,凸出:鼓包。鼓胀。
◎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,一鼓即一更。
● 砑
◎ 用卵形或弧形的石块碾压或摩擦皮革、布帛等,使紧实而光亮:砑光。砑绫。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阅读(1361次)
与“砑鼓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砑鼓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砑鼓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