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拜衮之岁的解释
拜衮之岁bài gǔn zhī suì
词典解释

东汉邓禹二十四岁拜为大司徒,位至三公。见《后汉书.邓禹传》。衮,古代上公所服,借指三公。后因以“拜衮之岁”指二十四岁。


东汉:

朝代,公元25-220,自光武帝(刘秀)建武元年起到献帝(刘协)延康元年止。建都洛阳。也叫后汉。

司徒:

古代官名。管理土地和征发徒役。

三公:

周代以司马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,或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。西汉时以丞相(大司徒)、太尉(大司马)、御史大夫(大司空)合称三公。东汉时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合称三公,又称三司,总揽军政大权。唐宋沿用此称,已无实权。明清以太师、太傅、太保为三公,作为大臣的最高荣誉头衔。

后汉书:

书名。纪传体东汉史。南朝宋范晔著。全书一百二十篇,分一百三十卷。记载自公元23年至220年间的历史,叙事喜以类相从。为研究东汉史的重要资料。

二十四:

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,又称“二十四气”,因以“二十四”作为“气”的歇后语。气,生气。

试试手机扫一扫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分享到: 更多
阅读(1722次)
与“拜衮之岁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拜衮之岁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拜衮之岁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