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菩萨蛮的解释
菩萨蛮
词典解释
①词牌名。原为唐代教坊曲名,后用为词牌。双调,四十四字,前后阕均押两仄声韵转押两平声韵。
②曲牌名。属北曲正宫。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相同。用在套曲中。
- 声韵:
亦作“声韻”、“声均”。
1.指乐调。
2.指诗文的韵律。
3.指文词声律和文字音韵学上的声、韵、调等。
4.借指诗歌或其他韵文。
5.指说话或呼喊的声调。
6.泛指和谐动听的声音。
- 菩萨:
①梵文音译全称为“菩提萨埵”,意为“觉有情”,即“上求菩提(觉悟)、下化有情(众生)”的人。佛教指达到自觉(自身得到解脱)、觉他(使众生达到解脱)两项修行果位者。原为释迦牟尼尚未成佛时的称号。后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,地位仅次于佛的人。在民间,有时也称佛教神像为菩萨。
②比喻心地慈善的人。
- 前后:
1.用于空间﹐指事物的前边和后边。
2.指一前一后。
3.下边与上边。
4.表示时间的先后。即从开始到结束的一段时间。
5.指从某一时间或事件稍前到稍后的一段时间。
6.指自前到后的经过﹑过程。
7.向前与向后﹐俯仰。
8.指大小便。
9.犹轻重﹐尊卑。
● 蛮(蠻)
◎ 粗野,凶恶,不通情理:野蛮。蛮横(
)。蛮不讲理。◎ 愣,强悍:一味蛮干。
◎ 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:蛮荒。
◎ 方言,相当于“很”:蛮好。
试试手机扫一扫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阅读(2579次)
与“菩萨蛮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菩萨蛮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菩萨蛮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