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二十四旗的解释
二十四旗èr shí sì qí
词典解释

清代军队编制,将统辖的蒙族和汉族军队,分别编为蒙古军八旗和汉军八旗,与原有满族八旗,共为“二十四旗”。清昭槤《啸亭杂录.八旗之制》:“其后归附日众,乃析为八。以本部所属者为满洲,蒙古部落而迁入者为蒙古,明人为汉军,合为二十四旗,制度备焉。”参阅《清文献通考.兵一》。


部落:

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联合而成的集体:原始部落|部落首领。

制度:

1.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﹑礼俗等规范。

2.制订法规。

3.规定。

4.指规定品级的服饰。

5.制作。

6.谓制作方法。

7.规模;样式。

归附:

原来不属于这一方面的投到这一方面来。

本部:

(机构、组织等)主要的、中心的部分:校本部。

二十四:

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,又称“二十四气”,因以“二十四”作为“气”的歇后语。气,生气。

试试手机扫一扫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分享到: 更多
阅读(1560次)
与“二十四旗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二十四旗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二十四旗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