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右掖的解释
右掖yòu yè
词典解释

1.唐时指中书省。因其在宫中右边,故称。掖,皇宫的旁垣或边门。

2.明成祖时五军营组成部分之一。


明成祖:

明成祖(1360-1424)即“朱棣”。明朝皇帝。朱元璋四子。初封燕王,镇守北平(今北京)。1399年以“清君侧”为名起兵“靖难”,1402年攻破京师(今江苏南京),夺取帝位,年号永乐。为加强北部边防,防范蒙古势力南下,迁都北京,改南京为留都。在位时解除藩王兵权,巩固中央集权;重用宦官,设置东厂,开宦官干政之始。曾派郑和出使南洋等地,并命人编纂《永乐大典》。

中书省:

官署名。始设于魏晋,是奉皇帝意旨掌机要、发政令的中央机构。隋代改为内史省、内书省。至唐代,国家政令由中书省制定,经门下省审复,交尚书省执行。元代废门下、尚书两省,由中书省总领百官,成为国家政务中枢。明初袭元制,1380年中书省被革去。

试试手机扫一扫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分享到: 更多
阅读(1500次)
与“右掖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右掖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右掖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