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陶缶的解释
陶缶táo fǒu
词典解释

指战国赵蔺相如逼秦王击缶事。见《史记.廉颇蔺相如列传》。


列传:

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。司马迁撰《史记》时首创,后为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。主要记载帝皇以外的人物事迹。班固撰《汉书》时,取消“世家”一类而并入列传,为后世史官所沿袭。也有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历史的,如《明史》中的《四川土司列传》、《外国·日本列传》等。

击缶:

1.亦作“击缻”。

2.敲击瓦缶。古人或以缶为乐器﹐用以打拍子。缶﹐瓦盆。

史记:

书名。原名《太史公书》。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。西汉司马迁著,后褚少孙补撰部分内容。全书一百三十篇。记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,迄于汉武帝,共三千年左右。分传记为本纪、世家、列传;以八书述制度沿革,列十表通史事脉络。在史学、文学上都有很高价值。

战国:

时代名。因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而得名。西汉刘向编《战国策》始作为时代名称。一般指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这个时期。

蔺相如:

战国时期赵国大臣。赵惠文王时,秦向赵索要“和氏璧”,他奉命带璧入秦,在秦廷与秦王力争,终于携带原璧归国。公元前279年,随赵王到渑池(今河南渑池西)与秦王相会,使赵王不受屈辱,因功任为上卿。对居功自傲的老将廉颇容忍谦让,使其认识到错误,两人遂成知己。^

试试手机扫一扫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分享到: 更多
阅读(1464次)
与“陶缶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陶缶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陶缶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