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踯躅的解释
踯躅zhí zhú
词典解释

1.以足击地,顿足。

2.亦作“踯?”。徘徊不进貌。

3.杜鹃花的别名。又名映山红。

(1) [pace up and down;loiter around]∶徘徊不前

金车玉作轮,踯躅青骢马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始踯躅于燥吻。——《文选》

(2) [tread]∶用脚踏地

立踯躅而不安。——宋玉《神女赋》


杜鹃花:

又称“映山红”。双子叶植物,杜鹃花科。半常绿或落叶灌木。分枝多,枝条细而直。叶互生,两面有毛。花裂成五瓣,漏斗形或钟形,鲜红或深红色,是世界著名花卉。原产中国南方。根、叶、花可供药用。

别名:

1.正名以外的名字;异名。

2.《荀子》中的逻辑术语。荀况把概念的基本属种关系相对地分为“共名”和“别名”两级。“共名”相当于属概念,“别名”相当于种概念。

徘徊:

来回地走:他一个人在小路上徘徊了很久。

顿足:

以脚跺地。多形容情绪激昂或极其悲伤﹑着急。

试试手机扫一扫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分享到: 更多
阅读(7347次)
与“踯躅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踯躅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踯躅”相关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