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> 商鞅的解释
商鞅shāng yāng
词典解释

商鞅(约前390-前338)战国时期政治家。卫国人。本姓公孙。秦孝公任用他实行变法。公元前356年(一说前359年)和前350年两次颁布新法:奖励耕织;废除贵族世袭,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等级;推行连坐法;建立县制;废井田制,准许土地买卖;按丁男征赋;统一度量衡制。变法奠定了秦强盛的基础。因封地在商(今陕西商县东南),号商君,因称商鞅。孝公死后,被诬陷,车裂而死。著有《商君书》,今存二十四篇。


大小:

1.大与小;大或小。

2.指尊卑或长幼。

3.谓大小的程度。

4.偏指大或小。

5.犹多少。引申指情况。

世袭:

代代承袭享有某种权益。多用于承袭帝位、爵位、封号、俸禄、领地等。

封地:

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君主分封给诸侯、诸侯再向下面分封的土地。

东南:

①东和南之间的方向。

②(Dōngnán)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,包括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等省市。

试试手机扫一扫
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
分享到: 更多
阅读(2399次)
与“商鞅”相关的字典解释
与“商鞅”相关的词语
与“商鞅”相关的成语